【时光的指针回拨到一年前的初夏,晓南湖畔一时群贤毕至,国际贸易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青年才俊在此激荡学术的火花,纵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中国对外经贸发展。在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这一全国性学术盛会上,中南大经济贸易系有力地发出了属于“中南派”的声音。】
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下辖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和贸易经济三个教研室,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涵盖经济与贸易类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贸易经济2个本科专业,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贸易学、国际商务3个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和国际贸易学2个博士专业,设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和国际贸易学2个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该系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学科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与贸易领域一支重要的研究力量。
积淀深厚历史,飞扬学术青春
中南大贸易学科的历史,可追溯至中原大学时期于1948年成立的合作贸易系。近七十年来,历经院系结构乃至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变革,虽数易其名,但始终不改对贸易问题的执著探索。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流通问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外贸一体化,研究团队的总方向一直在传承中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系里的几位资深教授,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学者,继承立校先贤的经济思想,逐步引入现代研究方法,对于“中南派”学术地位的奠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国际贸易教研室的黄汉民教授担任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贸易经济教研室的张建民教授担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在学科圈子的上层为整个团队树立“品牌”形象。
以钱学锋、曹亮、黄漫宇、吴振球等为代表的一批“70后”学者,则逐渐接过资深教授们手中的大旗,成为团队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出生于1979年的钱学锋教授,目前已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并获得湖北五四青年奖章、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荣誉,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研究领域新一辈代表人物,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群体中实力“圈粉”。张建民教授曾在一场与毕业生的座谈会上打趣地说:“我是看着学锋、漫宇从跟你们一样的大学生逐渐成长起来的,学锋读书的时候就有很多仰慕者,漫宇这个当年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是你们敬爱的‘黄妈妈’。”毫无疑问,知识的传承、积累和创造形成学科的自我强化机制,学术人才的集聚是学科团队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引擎。
近几年,“80后”的身影开始在团队中活跃起来。一批来自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阿德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的年轻博士陆续加入经贸系,为学缘结构进一步增添了多元化的色彩。这些年轻人与“90后”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们也没有代沟,利用经贸系搭建的各类学术平台,交流、融汇源于不同学术团队的研究风格和思考方式。“曾经,我也是坐在你们这群人的位置上,而现在看着你们就看到了我们系的未来!”在经贸系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副院长张华容教授深有感慨地说。在老一辈学者的关心下,年轻人不断成长,中南大的贸易学科始终洋溢着学术的青春。
立足国际前沿,专注中国问题
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无外乎科研与教学两大支柱,而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又必须以科研作为引领。经济贸易系科研团队运用国际主流理论工具和前沿方法,做本土化的研究,领会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指示,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实现一流成果的可持续发表,积极打造中国气派的经济与贸易类研究。近5年来,该系教师和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三大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World Development等本领域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也实现突破。团队平均每年新增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
国内一些著名的经济贸易类院系,强调中国数据的纯经验研究。而“中南派”注重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的融合,首先引入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对经典模型的部分假设做出修正,再以此为基础推导出严谨的理论结果,然后构建与理论框架一致的计量模型来识别和检验参数。研究范式兼顾经济学基本逻辑的普适性和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对影响机制的分析具有微观深度和理论高度,不完全受制于数据。经贸团队这一研究风格和相应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学界同行的普遍认可,该系教师连续三届获得5项我国国际贸易领域的最高奖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在全国范围内均属罕见。同时,该系的诸多成果也连续获得商务部发展研究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解决了贸易领域若干关键性的学术问题。
为推进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经济贸易系已构建研究生-博士和青年教师-知名专家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学术平台架构。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点评的“三商希望之星”学术沙龙活动,培养研究生学习和梳理本领域前沿成果和研究方法、提炼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的能力;以青年教师和优秀博士生为主体、相关方向研究生参与的“经贸文献分享会”,通过重点宣讲国内外著名学者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的经济贸易类文章,实现知识共享和溢出;以校内外知名中青年学者为主体、该系全体成员自愿参与的经济贸易Seminar,邀请相关领域学者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进展,充分促进学术交流。常态化的学术活动,为该系追踪学术发展、把握前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服务经济社会,务求顶天立地
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既需要攻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实证性问题,也必须面对“怎么办”和“怎么样”的规范性问题。尤其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国际主要经济体政策取向分化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评估贸易利益和福利、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当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经济贸易系年长一辈的学者们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出了表率,并且鼓励年轻人做顶天立地的研究。在一次从武汉去往北京参加研讨会的旅途中,黄汉民教授就提醒同行的几位青年教师,不能单纯只沉浸在文献模型中,而要关注并试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湖北省自贸区建设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思考。
担任湖北省政协常委的张华容教授,是该系学者将专业知识与研究成果充分运用于参政议政工作的典型代表之一,他的提案或发言稿屡获九三学社参政议政工作一等奖、提案工作一等奖,被湖北省九三学社界称为参政议政的“笔杆子”。贸易经济教研室的郭守亭教授,因流通经济和消费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富有建树的研究,在2016年12月19日被聘为武汉市政府参事,进一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国际贸易教研室的钱学锋教授,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中关于新时期中国进口政策转变的持续系列研究,其成果被纳入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度报告。吴振球教授关于新常态下湖北省扩大居民消费的研究、黄漫宇教授关于促进湖北电子商务产业园健康发展的研究均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智力成果采购立项,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实现产学研政的有机结合。
在前辈们的引领下,经贸团队的年轻成员规划选题方向时也紧扣社会现实需求。近几年,席艳乐、胡宗彪、赵曜、李敬子等青年教师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针对国际贸易与就业、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等国民经济重点问题展开研究,力图就相关现实议题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
站在老一辈开拓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经贸人求真务实,不断扩展学术的边界、培养贸易人才、服务社会需求。“我们对自身的定位其实简洁明了,做同行认可的学者,做学生尊敬的老师。”钱学锋教授不止一次对大家说。当每个人都秉持这两点原则,一流学科和一流团队就会成为内生的结果,“中南派”也必将在经济和贸易的学术江湖中创造亚美体育(中国)一流的成绩。
-
策划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
供稿
工商管理学院
-
创意
映像设计组
-
文字
赵曜
-
图片
经济贸易系
-
编审
邓杨
-
设计
刘莉萍、吴锋